2013年9月30日 星期一

《恆河夜祭,瓦拉那西:城市車伕》

【2013.09.30 私旅行筆記】 /Wendy

《恆河夜祭,瓦拉那西:城市車伕》

多神信仰的印度,神明以億計,有人說:印度的神多過天上的星星

據說,光是瓦拉那西就住了三十三億個神,而每一頭牛裡也住著六千六百萬個神。

印度的境內,估計約有兩億至四億頭牛,佔了全球總數的四分之一。
印度教的經典認為牛是神聖的,他們與人類的生命平等。

著名的歷史古城瓦拉那西位在印度北方邦UP省境內的恆河中游,是恆河從喜瑪拉雅山脈進入平原的起點,每年有超過一百萬的人們從全世界各地來到這裏朝聖。人們將恆河看做是女神的化身,並且相信浸浴在恆河水中可以洗去身上的罪孽,若有幸在恆河岸邊往生,則意味著超度。
座落於肥沃的恆河河谷與恆河邊上的瓦拉納西,是印度教徒的朝聖地。

 因此,瓦拉納西有絡繹不絕的印度教徒在此沐浴與火化,多數人來到瓦拉那西是為了「死」,而不是為了「活」。
喧鬧、繁華、髒亂、生機、死亡、詭譎、信仰… 都是對瓦拉那西的形容詞。


瓦拉那西的恆河夜祭則是印度教祭祀恆河的儀式。
準備中的祭壇



種火祭,透過火的熱力將祈求的內容送到神的手中,一切願望能在火的祭典中實現。
尚未開始的火供祭壇


每天夜裡,河階的台階上坐滿觀光客,河裡面也擠滿觀光客小船,專注地看著祭師們吟唱,甩動著手裡的火器。

祭壇與祭司


在街頭等待人客的三輪車伕們

法竺師的朋友:包著頭巾的錫克爸爸幫我們跟三輪車伕議價

帶著混沌踏上印度,了一窺恆河夜祭,我們搭上人力三輪車匆匆的跟著法竺師的印度朋友,七嘴八舌的情境下,完成跟車伕的議價,在往恆河邊河壇的路上掙扎前進。

瓦拉那西街頭的馬車

小朋友駕著馬車!

混亂中,處變不驚的小孩,驚訝的我目瞪口呆!

置身在狹小簡陋的座位,穿過老城區的主要幹道,一路往河階走。

瘦弱的車伕載著我們,顛簸欲傾於迎面衝來的車輛、時停時進、混亂的馬路,擁擠得幾乎要相撞的車潮及人群中,耳隙還充斥著喧囂尖銳的喇叭聲,沿途一片髒亂,攝氏10度的氣溫有點寒冷,車伕瘦小的身軀一顛一顛的起伏著,以極其費勁而又超高難度技巧穿梭自如於車陣人潮中,不時得閃過路人、攤販、乞丐以及路上的牛糞,終於來到河階對於這樣的勞力實在是於心不忍,憐憫心與罪惡感同時生起,當下真希望滿懷愧疚的自己再瘦一點。


原來,為了追求平靜,得先經歷不安。

註:印度人視恒河爲聖河,將恒河看做是女神的化身,虔誠地敬仰恒河,據說是起源於一個傳說。

古時候,恒河水流湍急,波濤洶湧,經常泛濫成災,毀滅良田,殘害生靈,有個國王爲了洗刷先輩的罪孽,請求天上的女神幫助馴服恒河,爲人類造福。濕婆神來到喜馬拉雅山下,散開頭髮,讓洶湧的河水從自己頭上緩緩流過,澆溉兩岸的田野,兩岸的居民得以安居樂業。從此,印度教便將恒河奉若神明,敬奉濕婆神和洗聖水澡成爲印度教徒的兩大宗教活動。
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