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2年12月11日 星期日

慢慢做 慢慢寫

上上個月,製作人說:我想要李家維的人物專題。
五天後,我看了網路上關於李家維老師跟植物獵人的影音報導,包括壹電視、一條、NGC、大愛等,各家都做得很優質、也很類似,於是我跟李老師及阿介討論,如何不要再複製別人做過的東西、讓這則報導有與時俱進的呈現。

 於是,企劃方向從保種中心擴及正在推動的的小蘭嶼復育計畫,植物獵人的部分也加入新的元素:因為阿介除了採集植物、也用原子筆畫植物,作品受邀在法國、德國博物館展出,阿介已成了國際藝術家,便計劃到保種中心拍攝他創作、畫植物標本、把辦公室當成家的生活片段。
同時間,我跟李家維老師聯繫上,李老師問了我三個問題:
1.你為什麼要訪問我?
2.內容你想怎麼規劃?
3.我老了,時間不多,沒辦法配合你們的腳本,你再想想看要不要做這個題目?


第一、二個題目都好處理,跟教授通話前,我已經有想法,第三個題目更不是問題,新聞專題是紀實報導,無需演出,只要知道教授近期真實行程,我再視情況邀請攝影記者前往現場採集畫面、隨機訪問。

於是,家維教授把他兩個月的行程告訴我,我們就從30年前苗栗南庄獅頭山的玻璃屋、2007年建立的屏東高樹鄉保種中心、加上台中科博館的後臺植物蒐藏庫、聯發科副總的生日宴會,實地走訪各地,這位享譽國際的古生物學家果真名不虛傳,深入淺出地傳遞對地球生物的熱情。

面對生物正在高速滅絕的事實,他態度淡然而堅定,作為教育者、化石獵人、科普推手以及收藏者等多重角色,他有想法、有做法。
琥珀中的恐龍羽毛!

人類為了生存,一直在消費地球資源,李家維與其朋友、號召有志之士們所做的事情實在太偉大,雖然也像是愚公移山般的理想主義,但特別的是李教授人脈很豐富,能籌措到資金、資源來做這些事。

從十月下旬到十二月上旬,我滿腦子都是這位幽默、博學、充滿人生智慧的長輩,以及地球正進入第六次滅絕,有心之士的各種保育、復育作為。

聯發科資深副總 挹注千萬資金協助復育

寫這份稿子時,看到入鏡的我,就像個小學生,在侃侃而談的家維教授身旁,張大眼睛、張開耳朵,用力汲取知識與人生哲學,頻頻點頭的畫面。
超級博學多聞的李家維教授

整理訪談稿時,發現又問太多、太深、太廣,很難收納,自在閒聊、專心訪談,豐富的受訪者讓談話範圍很難。就像一團毛線,主線頭太多。所以,一遍一遍地試寫開場、轉場,一遍遍地推翻自己,深怕把好人物寫差了,把自己搞得死去活來。

看著這些工作剪影,看著自己的憨慢,就是這樣吧,想起上次領獎遇到前輩的勸說:不要每一則都這麼投入,你要放一點、不要每則都這麼投入,不划算。

聽來有理,不過,再怎麼自己設定截稿日、再怎麼催促自己,我就是快不了,只能小小做、慢慢做,做出一個好專題,只求無愧自己、無愧受訪者與觀眾的寶貴時間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