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不論是『金錢』或
--Matsuura Yataro
一個知我甚深的朋友送我這本書:「給40歲的嶄新開始」,那時的我帶著一點焦慮與許多對於未知的期待,在面對跨越40大關時的心情起伏;翻閱這本書中的簡單文字所描述出簡單、卻實在的生活方針,令我如獲至寶,因此又去找了松浦先生的其他著作,諸如日日100、找到你的工作好感覺、謝謝你、嶄新的理所當然、不能不去愛的兩件事等書,都讓我對這位選擇不同人生路途的作家更加喜愛,令我印象深刻的是:他高中沒畢業就隻身赴美、展開流浪般的旅行,一直到返回日本之後,才正式踏入職場,相信松浦先生在這個過程中的種種尋找,是他現在文字分享的重要泉源。
先說說這本為40歲的讀者寫的書,在累積了將近20年的讀書生涯加上快要20年的職場歷練,40歲的人,往前看,好像看到了許多「已經」、許多「既定」,人生的目標與做事的方法、個人的習慣、週遭的環境彷彿都定型了;因此當往後望時,對於後面的人生還能有甚麼可能性,產生了侷限。
就連我這麼隨波逐流、隨興而至的人都感到一絲困擾,不曉得別的朋友是如何看待自己的下半生呢?
隨著年歲的增長,人生的風景的確越來越豐富,不過,捨去的智慧卻更是這階段的重要挑戰,在繁華之中,能夠「活得像自己」,就是一種幸福感,這樣的思考,是我對自己人生下半場的願望與祝福。
以下摘自書介:
松浦彌太郎 Matsuura Yataro
1965年出生於東京。高中輟學後,在完全不會半句英文的情況下,隻身前往美國闖蕩。回日本後,逐步實現開設書店的夢想,並將自己感興趣的攝影集、藝術、繪本等書籍,展示於店內與讀者們分享與交流。以書商、作家、譯者活躍著。
40歲一般給人的印象是一個人生的轉捩點,也是走下坡路的開始;
但是,這麼想未免也太過寂寥了。
若從「70歲才是人生顛峰」的角度來思考,
以40歲作為新的起點,也不無可能邁向光輝燦爛的70歲。
松浦先生以前曾經計畫「50歲退休,到大學讀書」,因為比別人早十年進社會的他,並沒有過大學生活與所謂的青春時光;但是後來看著年邁的雙親,他的想法改變了。他認為將來能夠持續對他人付出,才是偉大的夢想,為此,我們每天勢必得更用心地照顧好自己,克服身體與心理的衰老,做出對應的「努力與調整」。
不論你正迎向哪個年紀,思考自己將來的樣貌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,
即便那看似遙遠又陌生,卻總有一天會倏地來到眼前。
松浦先生在書中列出六大部分我們現階段做得到的事,像是
‧今天也當自己是一年級新生,以初次接觸時的心情面對熟悉的事物,如此你將會重拾當初的光輝。
‧試著發出聲說十次「謝謝」。此刻你的腦海浮現了誰的面容呢?想起了什麼事情呢?
‧好好地觀察、照顧父母親,你會從中看到自己的將來需要什麼、該怎麼做、有什麼該學習的。
期盼能夠成為大家的助力,幫助每個人活出自我直到人生終點
但是,這麼想未免也太過寂寥了。
若從「70歲才是人生顛峰」的角度來思考,
以40歲作為新的起點,也不無可能邁向光輝燦爛的70歲。
松浦先生以前曾經計畫「50歲退休,到大學讀書」,因為比別人早十年進社會的他,並沒有過大學生活與所謂的青春時光;但是後來看著年邁的雙親,他的想法改變了。他認為將來能夠持續對他人付出,才是偉大的夢想,為此,我們每天勢必得更用心地照顧好自己,克服身體與心理的衰老,做出對應的「努力與調整」。
不論你正迎向哪個年紀,思考自己將來的樣貌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,
即便那看似遙遠又陌生,卻總有一天會倏地來到眼前。
松浦先生在書中列出六大部分我們現階段做得到的事,像是
‧今天也當自己是一年級新生,以初次接觸時的心情面對熟悉的事物,如此你將會重拾當初的光輝。
‧試著發出聲說十次「謝謝」。此刻你的腦海浮現了誰的面容呢?想起了什麼事情呢?
‧好好地觀察、照顧父母親,你會從中看到自己的將來需要什麼、該怎麼做、有什麼該學習的。
期盼能夠成為大家的助力,幫助每個人活出自我直到人生終點
松浦先生說:「讓我們在接下來的歲月,持續迎向挑戰」。
得到「持續活得像自己」的啟發,直至迎向接人生終點。
這本書的意義,除了指引我們用心活在當下的智慧,
更具有如何寫下完美句點的工夫。
這本書的意義,除了指引我們用心活在當下的智慧,
更具有如何寫下完美句點的工夫。
──《生活手帖》總編輯・松浦彌太郎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